中國寧波網首頁

搜索 郵箱 網站地圖
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寧波網 >> 理論 >> 理論特稿

韓慶祥 樓俊超:浙江發展人文經濟學的現實基礎、思想資源和總體框架

http://www.mowelovers.com    中國寧波網2024-08-14 08:47:11稿源:浙江日報

  韓慶祥 樓俊超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提出:“文化很發達的地方,經濟照樣走在前面?梢匝芯恳幌逻@里面的人文經濟學。” 事實上,早在2006年10月30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專欄刊發的《“文化經濟”點亮浙江經濟》一文中就富有遠見地提出:“所謂文化經濟是對文化經濟化和經濟文化化的統稱,其實質是文化與經濟的交融互動、融和發展。”可以說,從浙江到北京,從地方到中央,習近平同志對于發展人文經濟學的思考是一以貫之的,也是逐步拓展和深入的。

  今天的浙江已從陸域資源小省蛻變為經濟大省,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但也面臨著改革先發優勢弱化和結構性矛盾凸顯的新問題。在此背景下,如何提出并做好人文經濟學范式研究,以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回答好這些問題,應把握如下三大要點:

  浙江發展人文經濟學的現實基礎

  改革開放之初,我國相對注重物本經濟,即以物為本的經濟發展觀,將“經濟發展”與“經濟增長”等同,使“經濟增長”與“經濟利潤”掛鉤。在以逐利為導向的經濟發展觀的影響下,許多地方注重抓招商、上項目、引資金、比拼GDP,也往往把“人”偏狹地理解為片面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經濟人”,對“物”的追求超越對“人”本身發展的關懷。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浙江不斷優化經濟社會發展思路,從以“物”為載體的社會客體性現代化轉變為以“人”為載體的主體性現代化,逐漸超越資本主義邏輯的經濟發展價值,進一步激活了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在各個方面邁入高質量發展的“領跑方陣”。

  從全國范圍來看,浙江擁有六大高地。

  一是經濟建設高地。多年來,浙江的GDP穩居全國第四,尤其是浙江民營經濟強勢領先,成為浙江推進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重要力量!2023年浙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3年民營經濟增加值預計占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為67.2%。有108家浙企上榜2023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入圍數量連續25年居全國第一。

  第二是政治建設高地。浙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萌發地。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經過大量調查研究,提出“八八戰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科學論斷,進行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開創性的理論創新,為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提出與踐行打好“前站”。

  第三是文化建設高地。浙江歷史悠久、人文底蘊深厚。近代以來,涌現出一大批文人、院士。“八八戰略”就強調要“進一步發揮浙江的人文優勢” 。20余年來,浙江歷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建設,深耕文化沃土,不斷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浙江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正朝著從文化大省轉變為文化強省的目標穩步邁進。

  第四是社會建設高地。浙江在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實踐中形成了新時代“楓橋經驗”“后陳經驗”“三化十二制”等典型經驗。這些發端并創新于基層的治理經驗,隨著新時代的實踐不斷發展、深化,日益凸顯其生機與活力。從“一地之計”到“一國之策”,以新時代“楓橋經驗”為代表的基層社會治理優秀案例譜寫了基層善治新篇章,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撐。

  第五是生態文明建設高地。從思想層面來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正是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提出的科學論斷;從實踐層面來看,天藍、地綠、水清、土凈的生態文明新畫卷在浙江徐徐展開。良好的生態環境、美麗鄉村已成為浙江高質量發展的優勢所在、潛力所在和后勁所在。

  第六是創業創新高地。自古以來,浙江人民就有著求真務實的精神(如“四千精神”)、敢于創新的文化傳統,浙江文化基因一脈相承。202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期間賦予浙江“中國式現代化的先行者”的新定位和“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浙江新篇章”的新使命。創新始終是浙江前行路上鮮明的底色,浙江正以創新、改革和開放厚植發展優勢,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奮力譜寫浙江新篇章。

  從以上幾個方面成就可以看出,浙江的經濟社會發展已經超越了單純追求經濟利潤的階段,進入了人文經濟發展的新階段。所謂人文經濟,就是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始終錨定“人的現代化”本質,將共同富裕作為目標追求,通過文化與經濟的共榮互促實現高質量發展。在以人民為中心的新時代,浙江積極謀劃人文經濟發展格局,始終將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看作經濟發展的目的,注重經濟發展與文化發展、人的發展相互成就、和諧一致。

  浙江發展人文經濟學的思想資源

  習近平同志在《“文化經濟”點亮浙江經濟》一文中指出,“文化經濟”的本質在于文化與經濟的融和發展,說到底要突出一個“人”字。而構建以“大人文”為特征的人文經濟學新范式,不僅要具備深厚的現實基礎,而且應具有豐富的思想資源,具體來看包含以下四個方面: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的重要論斷和浙江精神。

  第一個思想資源,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馬克思在對資本主義經濟學研究的基礎上形成哲學的諸多見解,是將哲學與經濟學研究相結合的典范。早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開始反思國民經濟學的理論起點及其政治立場,力求超越資本主導邏輯而走向人本邏輯,從而使“現實的個人”完成了從哲學視域向經濟學視域的轉換。“現實的個人”在經濟哲學論域中被賦予了現實性意蘊,開創了哲學指導下的經濟學研究道路,引發了政治經濟學理論范式的偉大革命。毋庸諱言,馬克思的哲學變革是離不開對經濟學的探索和研究的。正是在對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經濟學等批判的過程中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反之又將其作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因而,從批判和超越資本主義社會資本主導邏輯下的資本經濟,到肯定和建構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根本價值目標的“以人為中心”的經濟學,體現出經濟發展愈加蘊含一種人文取向和情懷?梢哉f,占據“真理和道義的制高點”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人文經濟學重要的思想資源。

  第二個思想資源,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所強調的“堅持人民至上”這一根本價值理念,包括著力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正如《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中所指出的“以前我們要解決‘有沒有’的問題,現在則要解決‘好不好’的問題”,人文經濟直接關聯著“好不好”的問題。新時代人文經濟學既是一種嶄新的經濟理論,也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實踐成果。當下所強調的高質量發展和新質生產力,就發展目標而言,就表現為以高質量發展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進而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就發展途徑而言,強調實現文化與經濟互促共進、相互成就,一方面發揮文化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推動文化的經濟化;另一方面,增強經濟發展對文化繁榮的基礎作用,推動經濟的文化化。就發展動力而言,新質生產力是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與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理論、戰略和實踐層面的一致性?傮w而言,高質量發展和新質生產力中的兩個“質”有著豐富內涵,其中的重要一點,就在于生產力和經濟發展的人文取向。

  第三個思想資源,是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的重要論斷。例如,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提出的“八八戰略”第八條,就是“進一步發揮浙江的人文優勢,積極推進科教興省、人才強省,加快建設文化大省”。20余年來,浙江持續推動“八八戰略”走深走實,城市“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農村“半小時文化圈”基本形成。又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也是習近平同志主政浙江時提出的重要理念。2004年3月19日,習近平同志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專欄發表《既要GDP,又要綠色GDP》一文指出:現在的發展“不能光追求速度,而應該追求速度、質量、效益的統一;不能盲目發展,污染環境,給后人留下沉重負擔,而要按照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要求,做好人口、資源、環境工作”。這一論述辯證看待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內在關系,強調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并舉。

  第四個思想資源,是刻在浙江人民骨子里的浙江精神。敢為人先、求新求變是刻在浙江人心中的文化基因,這一文化基因代代相傳。在浙江調研時,有兩句話令人印象深刻:一是“浙江沒什么資源,但把人才作為最大的資源”,浙江發展的總綱“八八戰略”中就包含“人才強省”戰略;二是“浙江的許多老百姓白天當老板,晚上睡地板”,這是改革開放初期浙商創業的真實寫照。從“走遍千山萬水,想盡千方百計,說盡千言萬語,吃盡千辛萬苦”的“四千精神”,到“求真務實、誠信和諧、開放圖強”的與時俱進的浙江精神,精神的力量,始終支撐、引領和推動著浙江人民奮發向上。

  浙江發展人文經濟學的總體框架

  總體來看,人文經濟學將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發展目的、核心和出發點,把人民視為經濟發展的主體,將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發展的全過程、各方面。因此,開展新時代人文經濟學研究要有系統思維,并以此構建人文經濟發展的新范式。

  其一,經濟發展的主體是人民,因而要依靠人民。同樣,經濟發展的動力歸根到底還是人。人文經濟學把“人”作為文化與經濟交融互動的核心,更注重發揮人的主體能動性,強調發展應回到“人”本身。要站穩人民立場、把握人民愿望、維護人民利益,進一步發揮浙江人民的創造偉力,讓一切創造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讓一切創新能力充分迸發,真正實現經濟發展為人的發展提供基礎,人的發展又為經濟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其二,經濟發展的目的是為了人民,增進民生福祉。這就要求堅持經濟發展的人文導向,從人文視角審視發展質量,注重人本型發展。必須把是否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否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衡量發展質量的判斷標準,因而它對發展方式轉型提出更高的人文目標;诖,在注重經濟發展的同時還要注重解決民生問題,時刻將人民群眾的需求放在首位,在實現經濟發展的同時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其三,經濟發展的道路要遵循民本邏輯。這個民本邏輯,可將其概括為“人人平等,自主普惠”。浙江人民都是經濟發展的主體,參與建設、獲取發展的機會是平等的。將共享發展作為重要價值導向,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在人人創造財富的同時,保障平等享有財富,最終的結果是人人過上美好生活,實現普惠。

  其四,經濟發展的方式是以人民為中心。這就要求發展方式必須注重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推動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兩個領域共同富裕。注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注重經濟發展與文化發展、人本身的發展相互協調、相互成就。要將文化精神滲透到經濟、科技、生態等方面,實現“以文化物”;同時也以經濟發展不斷豐富浙江文化,實現“以物生文”。

  其五,經濟發展的資源是人才。浙江缺少自然資源,但有創造力的人本身是最大的資源。這里涉及三個概念:人口、人力、人才。人是要衣食住行的,是要獲取物質生活資料、生存下去的。因此人口問題,首先是一個生存的問題。而人力比人口要高一個層次,人力資源意味著勞動,意味著為社會創造財富,創造生產資料、生活資料。因此要把人口資源轉化為人力資源,使其有工作、能創造財富,這是一個質的提升,即由生存到發展的提升。人才的本質是創造,具有創新能力、創新精神的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發展人文經濟,要盡可能地把人口資源、人力資源轉化為人才資源。

  其六,經濟發展的成效由人民評判。過去主要以GDP為指標評價經濟發展水平,看各種經濟數據。但在不斷革新的經濟格局下,“GDP至上”的單一化經濟增長理念顯然已不合時宜。這并不意味著不看GDP,而是不只看GDP。更重要的還要把人本身的發展,把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作為最高的評價標準。事實上,經濟發展本質上就是人得到滿足和人的潛能不斷釋放的過程,其根源在“人”。唯有把“人”視為經濟發展的目的,使經濟發展真正服務于民生,才能打破經濟發展的“人文悖論”。未來應將淡化GDP增速、強調改革創新和改善民生作為主攻方向,使經濟發展在確保數量增長的合理性的同時,始終圍繞人的全面發展持續發力。

  以上六條是人文經濟學范式框架應當包含的主要內容。歸納起來,就是把人民當作主體,一切依靠人民;把人民當作目的,一切為了人民;把人民當作標準,堅持人民至上;把人民當作根基,牢牢扎根于人民?傮w來看,浙江具備發展人文經濟學的現實基礎、思想資源,必將以高質量發展推進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不斷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浙江新篇章。

 。ㄗ髡叻謩e為國家哲學社會科學一級教授、中央黨校專家工作室領銜專家,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與傳播研究中心研究員)

編輯: 李磊明
 法治精神生存條件 不能缺少主張
去年,省委省政府經過10多年積極部署推進的寧波、舟山港一體化工作塵埃落定。寧波舟山港實現了實質性一... 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2·19和4·19兩次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和戰略高度,科學回答了事關新聞輿論事業... 詳細
欧美国产日本综合一区二区_欧美人妻有码在线_91秒拍国产福利一区_国产精品亚洲aⅴ片